俄罗斯建国之初
苏联末年,天下大乱。
不仅加盟共和国层面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俄罗斯国内也群雄并起,一时间诞生的各类政党达上千个。
像大家熟悉的国防部长绍伊古,他就拉起一个名为“统一运动”的政党组织,成为今天大名鼎鼎的统一俄罗斯党的原始股东之一。
九十年代初,作为曾经的苏共政治局候补委员、莫斯科市委书记,叶利钦此时主推西方总统制,各领域改革措施十分激进。
而“八一九事件”中叶利钦的盟友——俄罗斯国会议长哈斯布拉托夫与副总统鲁茨科伊却认为,俄罗斯应当实行议会制。
整个1992年间,两派斗得不可开交,交火战线从改革内容、新宪法、外交政策一直延伸到具体人事。
这一时期,俄罗斯国家的行政权主要集中在叶利钦手里,坐镇在克里姆林宫(原苏共中央和苏联中央政府驻地)。
立法权则被议长哈斯布拉托夫掌握,大本营位于苏联时期的最高苏维埃(苏联全国人大)驻地——白宫。
白宫长期以来都是莫斯科的第二权力核心,今天为俄罗斯总理府所在地。
1993年9月,“克里姆林宫派”与“白宫派”的矛盾彻底白热化。
先是叶利钦解除副总统鲁茨科伊(白宫派)的职务,接着议会发布致《俄罗斯公民书》,宣布停止叶利钦的总统职务,并任命被免职的鲁茨科伊为代总统。
叶利钦盛怒之下命令军队包围议会大厦白宫,对大楼实施断电、断水、断联络。
副总统鲁茨科伊是苏军将领出身,曾在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战争中立下大功;面对咄咄逼人的叶利钦,他并不想束手就擒,一度拉拢军方试图复制“八一九事件”翻盘的奇迹。
可惜叶利钦并没有给“白宫派”以机会。
10月4日,叶利钦下令军队强攻议会大厦;经过十小时激战,议长哈斯布拉托夫等人投降。
事后,叶利钦方面承认共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伤;反对派方面则称有超两千人被杀。
这便是震惊世界的“叶利钦炮打白宫事件”,又称“莫斯科十月事件”。
简而言之,大乱之年的叶利钦依靠纯军事暴力,暂时完成了对俄罗斯国家权力架构的整合。
虽说苏联时代领导人交接主要也依赖政治角力,但人家都是在黑箱里斗,比派坦克炮轰议会大楼这种做法高到不知道哪里去。
两相比较,叶利钦的卖相更加难看。
经此一劫,俄罗斯迅速向“强力总统制”迈进,原先为“议会制”准备的各路政党纷纷消散,为今天“强总统-弱政党”的模式奠定基础。
在1993年的莫斯科政治危机期间,一位苏联时代主管意识形态的官员决心重建俄罗斯共产党,他便是担任俄共中央主席长达三十年的久加诺夫。
久加诺夫1944年出生于书香门第,苏联时代历任苏共中央宣传部局长、副部长等职。
为了更迅速的壮大俄共,久加诺夫将自己的老领导、当时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雅科夫列夫请了出来,共谋大业。
雅科夫列夫是原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八十年代中期担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部长。
作为苏斯洛夫之后的苏联新一代意识形态主管,雅科夫列夫高调赞扬西方国家,诋毁苏共历史,被称为戈尔巴乔夫时代“公开性”运动的奠基人。
1988~1990年间,他不仅大量引进西方媒体电台,还编排国家外汇预算进口西方报纸刊物,放到苏联市面上来销售,为抽芯一烂埋下伏笔。
虽然为苏联解体立下汗马功劳,但雅科夫列夫并未在叶利钦新政府中谋得一份好差使,遂转向与俄共合作。
通过联络失意的旧苏联时期领导人,久加诺夫与俄共在俄罗斯经济改革失败的大背景下迅速壮大。
彼时叶利钦的“休克疗法”让俄国内寡头横行,普通人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不少民众开始怀念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
俄共打出“重建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实现革新的社会主义”等口号,一度成为俄罗斯最大党团。
纵观历史,只要俄罗斯国内的经济形势变差、普通人变贫穷,俄共的支持度就会升高,反之亦然。
1996年的全俄大选中,局势十分不利的叶利钦在众多寡头和西方贷款的支持下获得53.8%的选票,勉强逆转战胜之前民调领先的久加诺夫(40.3%得票率),被认为是俄罗斯选举史上备受争议的一战。
值得一提的是,戈尔巴乔夫也以独立候选人的身份参与了该次选举,得票率仅为0.5%。
原苏联共产党的政治遗产实际转移到了俄共和久加诺夫身上。
时任中国驻俄大使的李辉陪同俄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参观位于莫斯科郊外的中共六大会址展览馆。
俄共于2000年之后产生分裂,一度出现两个全会和两个代表大会同时召开的名场面。
但不管怎样还是坐稳了俄罗斯国内第二大党的位置,大概有个10~20%的民意支持度,是统一俄罗斯党最大的政治对手。
俄共当下的运作模式与台湾国民党和民进党类似,即一旦某位明星政治人物当选杜马议员/州长/市长,通常会顺理成为俄共中央委员或相应党职。
比如现任新西伯利亚市市长洛科季,他兼任的党职为俄共新西伯利亚州州委第一书记。
2019年,洛科季市长曾为俄共州委驻地前的一尊斯大林雕像揭幕,引起不少议论。
除拥有俄罗斯第三大城市新西伯利亚市的执政权外,目前俄共还掌握着俄罗斯国内三个一级行政区,类似民进党早期通过地方选举在台湾南部个别县市执政的模式。
俄共的机关宣传报仍叫《真理报》,这份1908年由托洛斯基创办的著名报纸在苏联解体时被叶利钦查封出售,几经倒手卖给一个西方财团,俄共1997年又把它买了回来作为自己的机关报发行。
理念上,俄共以恢复社会主义制度为己任,认为普京是叶利钦亲西方卖国政策的继承者。
因为这种一边反普京一边反西方的立场,使得俄共长期以来不受待见,俄罗斯国内的亲西方势力甚至批评俄共是我党的“党支部”。
百年一轮回,想想真是滑稽。
回顾俄罗斯建国之初的1991~2000年,苏联解体后的短短十年间,俄罗斯人民经历了一场又一场剧变。
他们既反感苏联时代的高压统治,又讨厌叶利钦将经济搞得一团糟、把国家财富拱手让于寡头的做法。
忽左忽右间,中间路线逐渐成为绝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共识。
新千年前后,支持普京的几派政党在俄罗斯国家杜马进行了合并,他们包括团结联盟(绍伊古)、祖国运动、以及全俄罗斯党。
新成立的统一俄罗斯党立刻超过俄共,成为杜马第一大党。
由于本身就是个大杂烩,使得统一俄罗斯并没有一个核心理念,它对外宣称奉行“自由、法律、公正、和睦”的共同价值观——“自由”来自西方,“公正”继承自社会主义苏联,非常有趣。
普京曾于2008~2012年间(卸任总统担任总理)担任统一俄罗斯党党主席,待到恢复总统大位后,又将党主席的宝座让于梅德韦杰夫。
二十年下来,统一俄罗斯党于理念上融合了普京的个人英雄主义、沙俄的民族主义、苏联时代的武德、中国的实用主义以及部分西方右翼思想,用西方政治术语解释叫做“大帐篷式政党”。
其中,普京的个人英雄主义在统一俄罗斯党内占了很大比例,一旦普京离开,搞不好会产生釜底抽薪的效果(《俄罗斯的未来》)。
苏联和叶利钦时代的历史故事在莫斯科重演,并非是危言耸听。
统一俄罗斯党党旗
历史很多时候真的是轮回前进。
或许普京就是俄罗斯的“斯大林”,斯大林干三十年,普大帝再干一届也是三十年,两位政治强人算是打平了。
从权力传承的角度来看,普京这样的强人一旦离开,莫斯科极有可能陷入一段时间的权力真空,正如斯大林逝世后的马林科夫时期一样。